生活杂思 · 14/06/2022

高考失利考研失败,这辈子是不是废了啊?

The real problem isn’t our limited time.

The real problem—or so I hope to convince you—is that we’ve unwittingly inherited, and feel pressured to live by, a troublesome set of ideas about how to use our limited time, all of which are pretty much guaranteed to make things worse.

Oliver Burkeman

 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

如上文 Oliver Burkeman 所言: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于我们有限的时间,真正的问题在于「指导我们如何使用这有限时间的建议

这些指导通常为我们安排好了具体的人生节拍:

十二年基础教育,七年高等教育读到研究生;

二十五入职大厂月入过万,三十岁晋升经理

…………

坚持储蓄,保持定投,在六十五岁带着丰裕的财产退休。

我们无意识地遵循这些指导,为此感到分外有压力:

高考没考到 985/211 要不要再复读?

大学 GAP 一年简历不好看了怎么办?

三十岁还没有月入过万人生是不是废了?

疫情加剧中年危机该怎么办!?

……

类似的讨论,你在网上随处可见。

这段时间和考研备考中的朋友聊天,朋友们为考研压力巨大,颇有高考时的 “拼搏百天,我必成功” 之势。

大家似乎都觉得,考上研究生才是「常态」,考上顶尖 985 的研究生才算得上是普通追求。

反之,没能「在今年」考上「专业排名高」「顶尖学校」的研究生,一切就全完了

你看,这有三个清晰限定词的「非常态」被定义成了「常态」

我们先剥去这些限定,算一点简单的数据吧。

高考的录取率约为 45%,近年研究生率取率 25%,粗略计算一下,即 11.25% 的高中生最终有机会攻读研究生。

再加上初中呢?我国中考的录取率约为 58%。假设所有人都受益于义务教育完成了初中,那么实际上只有 6.525% 的人能走到这条「普通之路」的一小半。

再者,在这条路中段「入职大厂」与「急速晋升」的比例,只会比上述任何一个考核的录取率都要低。

能完成一套标准叙事的人,在我们的认知中可能是「常态」,但在真实的世界中,实际上是「非常态」。

我们因为认知的偏差而努力追求「正常」,在结果上偏离「正常」会造成自身巨大的痛苦。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偏离真实的社会叙事,也在于我们疏于审视:疏于内省,不知自己真正需求;疏于外观,不知真实世界面目。

Oliver Burkeman 说,人的一生大约有四千周。

四千周似乎不算短。

一个学期约二十周,0.5% 的人生。

怀孕一次约四十周,1% 的人生。

婴儿学会说话约五十周,1.2% 的人生。

……

这样一算,四千周似乎也不算长。

时间有限,而愿我们都能保持清醒,与规则与限制共舞,活出无限。

祝好 ^^。

Syrup01

Syrup 闲聊版

整点薯条,蘸点枫浆☆

这是理知 Syrup01。

Syrup,读作 [‘sɪrəp],意思为 “糖浆”。

与 Weekly 不同,Syrup 是不定期更新的杂谈。

你可以当做我们之间简单的唠嗑,找点薯条,面对面蘸着糖浆边吃边聊 hhh

Syrup 长短不定,体裁不限,内容无界……

只要值得分享,我们都可以聊聊。

Syrup 的隐喻来自 DAVID PERELL:

Experiences become shareable creations the way tree sap becomes maple syrup.

即,从经历中凝练出可分享的作品,就如从树汁炼出枫浆。

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创作的意义就在于从疏松日常炼出「值得分享」的作品。

我相信,这些从我的生活与思考炼出的「枫浆」,也一定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价值。

接下来是真正的闲聊版。

聊聊近况杂思、新的输入流工具,以及一些关于业余职业入行的看法。

1> 近期面临重要的选择:未来 3or5 年,在哪里,和谁,做什么事。

目前得到了一个跟随哈佛教授学习的可能性,在世俗意义非常吸引人吧。

但由于信息缺失,我不能判断这个机会对我的意义:不确定自己想不想 & 能不能。

无论怎样,能做的只有充分了解,积极沟通,深度内省,迅捷行动。

人生!真是!一个!wicked(抗解)问题!啊!!!!!!!!!!

2> 更新了信息源与输入流。

浏览器批注插件 Hypothesis 非常好用,可以与简悦、cubox 等结合,优化文章的摘录 – 笔记 – 归档体验。

这里以一篇讲「Fresh-startism」的文章演示了 Hypothesis 的文章摘录 – 笔记 – 共享 – 整理流。

你可以稍后点开「阅读原文」看看 Hypothesis 的批注体验。

(推荐使用电脑端哦,手机这边会很慢!)

安利插件外,也要向你推荐这篇独具洞见的文章。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用 “全新开始” 宣告自己要做出巨大改变的人,一定要读一读。

1.「全新开始」本质上是完美主义作祟的拖延。

2. 我们在呼唤不可能存在的绝对确定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撕裂性的剧变。

3. 我们需要的,是「小小的目标」、「小小的成功」以及一颗屡败却不馁的心。

《震惊!用 “新的开始” 决心改变,真相竟是……?!》

3 > 画!

近期涂鸦,有了明显的突破。

今年从 1 月 18 日到现在,一共画了 301.6 小时的画,逐渐入门。

杂思之练习与创作

虽然画画是为了自我表达(而非吃饭),但我也考虑过以画画为职业的可能性,规划过一条自学入行的道路。

这些思考的基础源于阳志平的通关入行论。

1) 世界上太多职业,都可以用三年时间成为 70 分高手。

70 分高手是什么?即领先行业平均水准,但并非最顶尖。

70 分高手的意义在哪里?在于更丰富的可能性,你只需要三年就可以为自己构建一个全新的职业身份。

2) 如何成为 70 分高手?

中等勤奋 & 天赋 + 对标顶流 + 通关意识。

对标顶流?即对标行业中的 90 分或 100 分高手,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思维方式、工具流,并以合适的方式灵活模仿。

通关意识?即把三年的入行学习内容拆分为若干个关卡。在设计关卡时,可以从定性与定量、数量级等角度去设计。

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规律,关卡设计逻辑会因行业而异。

4 > 写闲聊版非常好玩 & 放松,不知道闲聊之余有没有给你带来价值?

对啦,由于 Syrup 系列,理知 Weekly 更新频率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这周更了 Syrup01 就不更 Weekly04 了什么的。

并不是偷懒啦,而是 Weekly 是有逻辑链的块组合,背后是相对复杂的主题阅读 + 逻辑梳理。

而这边近期事情比较多 + 在挖掘有趣的散点信息源而没有主题阅读 + 想保持 Weekly 一条逻辑链丝滑阅读的品质…………

所以 Weekly 可能真的会不那么 weekly!

但是没关系,你听我狡辩,只要更新频率是 weekly 那么我们也实现了精神上的 Weekly……!!!!!

我们下期 Weekly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