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上一个长长的list吧~这是今年的「创造」总结。
什么是创造?
创造即是「消费」的反义词,一切以自己的时间精力为杠杆、撬动能力资源、获取不确定的奇迹的行为,即为创造。
用「时间」灌注技能成长是创造,用「精力」把自己网状的想法梳理为线性的文字也是创造。
简而言之,今年创造了4个时期,9个高光(3段学习高光+6个成就高光),7个乐子与3个失败:
今年学了啥
做游戏!从零到片段成品!
斥巨资买了unity的Naninovel。
用它完成了一段视觉小说的游戏,算是太宰治x逆转裁判背景的同人?其实只是把太宰治放在了法庭进行了一些很太宰治的吐槽耶ww
掌握了最基础的操作很有乐趣,但是我没有自己的剧本,在当时也没有足够的美术能力完成场景与立绘。
现在思考的话,在AI画画的帮助下我可以完成背景与立绘。只要有画差分的能力,那么一人完成游戏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
问题是我还没有在成图上修改还不违和的能力,而且AI画画的常规画风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如果要独立做游戏,我需要:
- 创作剧本的能力。但目前我还有一些心理负担:
- 一方面是完美主义,不想完成自己不绝对沉浸的剧本。
- 另一方面是不想袒露太多内心。一个简简单单的房人树测试都可以展示那么多隐秘的想法,更何况是创作一个合乎自己意愿的游戏?
- 利用好AI画画的能力,了解时新的工具,与进行prompt engineering的能力。
- 更精进的Naninovel操作能力。
- 更好的审美与画画能力。
- 用AI制作音乐的能力。由于我音乐基础普普通通,所以不考虑自己制作。
- 对游戏的理解,大入UI、设置……小到对话间隔时间、选项设置反馈……都需要游戏设计能力。
- ……
目前手里有一个半成品剧本,主角主线与boss线前传都完成了。
想要继续做,想要以不同的媒介创作,啊——
接下来:
- 故事优先。完善剧本,打磨人物,构思主旨。先以小说的方式呈现。进行尽可能多的剧本练习,选择最喜欢的剧本改为游戏。
之后我可能会在这里更新小说吧~ - 继续画画!提升基础,学习技法,提高完成度——!画画目前是我调节情绪的方式,并没有很具体的目标,我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细致的模仿呢。
- 游戏复盘。在游戏时更多的去思考创作者如何呈现故事:故事的体量?故事的分支?立绘的差分?剧情的CG?……
- 工具上,AI画画与AI作曲,我相信它们是每个季度都焕然一新的工具,要用时再学习。Naninovel虽然更新迭代不快,但是在有创作目标时学习无疑更好。
做菜!从黑暗料理到可以充饥!
我曾经做菜be like:

左图 我的日志:
做了一早上的菜,不知道为什么番茄牛腩是黑色的,蒜香鸡翅和丸子里面是红色的。我爸尝了一点菜告诉我需要削皮。
总之最后点了外卖。
太对不起长了牛腩的牛和长了鸡翅的鸡了。
当然,我曾经也是有做出好吃的 的办法的:

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是一个能把菜做熟、把菜做到能吃的成熟下厨人了。
在一个人住的过程中:
- 切伤无数次手。
- 摔碎无数盘子与碗。
- 吃到数次不熟的食物。
- 两次在蔬菜中吃到虫子然后一天都没食欲……
- 数次吃得肚子不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
- 把握不好份量于是只能倒掉吃不下的食物。
- 不会保鲜于是弄坏了很多食材……
- 扔掉很多烧糊的食物……
- …………………………
经过无数坎坷,我终于能够独当一面,做简单的火锅鸡、黄焖排骨、可乐鸡翅、蒜香炸鸡……了!!!
也能做出丰富的一人餐:


逐渐可以理解做饭的乐趣,就如Steve说301期 – 卢美妏 – 带着爱面对食物和身体提到的,下厨有这些好处:
- 正念。在做饭时人是全神贯注,来不及为未来焦虑,也没时间因过去抑郁。
- 创造。你可以在下厨时自由地更改配方,微调烹饪方式,并用味蕾收获及时的反馈。
- 联结。做好了好吃的然后呼朋唤友一切谈天说地,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虽然我一开始很排斥自己做饭,但是还是觉得做饭很有意思。
除了上面的三点外,我还很享受购买食材与计划明天的希望感。即面对屏幕上的新鲜食材,开始构思明天要不要做一个什么什么菜,要不要烧一个什么什么肉……多巴胺分泌的带来的期待感,很让人愉悦。
当然使用线上买菜还是有局限的啦,用户只能凭借图片与描述来了解商品,而没有真实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很难获取真实的食材选择经验,比如哪种色泽的肉最鲜嫩,内芯多细的胡萝卜比较好吃。
此外,下厨的结果被家人用言语或行为赞赏也是很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小朋友守在锅前眼巴巴一个劲问还有多久才能吃,或是爸爸妈妈说上一句「味道还不错」。都是莫大的鼓励啦!
最后,做饭也让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世界运作的规律。我以前对于食物的认知基本上是:餐厅会供应食物,家里的餐桌会自己出现食物,如果要自己做食物,最好使用预制菜。
而自己下厨后,才发现食物的诞生是如此地具体,从动物的冰鲜尸块,到腌制后下锅油炸,即是餐厅出品级别的好吃炸鸡,世界观发生了一次瞳孔地震与数次余波。太神奇啦——
我喜欢这样具体的生活。
打拳!从女权到女拳(笑)

今年秋天开始使用ns打拳,大概一个月内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肌肉。
出于封校的苦闷,且刚好舍友都在自习室图书馆准备考研,于是我在寝室占山为王,进行外放音乐热烈打拳呼呼哈嘿——
打拳指导是NS的Fitness Boxing2,格斗音游。
打拳让人很有生命力,或科学而言,大脑会通过感知身体状态反馈于心理状态。
今年体验了啥
寒假与春季学期租了自习室 贫瘠与充实
今年前三分之一在自习室度过,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待在家,一方面是有「要做点啥」的迫切感。
于是我在自习室学习、打美赛、画画、上网课……每天早上离开,晚上九十点回家,理由是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十点才关门。
在自习室学习的确干扰会小很多,可回看这段日子我只觉得贫瘠与匮乏:
在无菌室生长是很脆弱的,人为地隔离出一个空间避免,或是说逃避生活的脉搏是很懦弱的事情。
我失去了社交,失去了与朋友的联结。
同时在自习室的高额时长也磨损了我的效率。
每天端着一杯咖啡在家与自习室两点一线,压榨自己的效率,最后让我感到无力与空心。
当然,如果现在的我回到这个时间节点,我依然会选择去自习室。
但我不会在自习室从早待到晚。我会更有边界地安排一天的任务,做完便去享受自由的阳光与空气。
暑假在考研寄宿机构 异步与叛逆
夏日,我仍然在无菌室学习,但这次我不是一个人,我和许多需要在无菌环境心无旁贷「冲刺」「上岸」「圆梦」的同龄人一起。
考研寄宿机构有宽敞的四人间,有单人分隔座位的格子自习室。整体环境相当适合沉浸学习。
选择在此,仍然是因为我不想回家,且想要和舍友一起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我在这段时间生活在东四区,即凌晨4点入睡,早上12点起来。原因无他,晚上夜深人静一个人时,我发现我的效率爆炸。我可以一晚上完成一篇满意的文章,可以一晚上推进70%的大作业程序……
我在这段时间第一次体验到「异步时间」。即我与大多数人错开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做滋养自己的事情。
我很喜欢这样的时光,安静、干燥而温柔甜蜜的独处时光。
在这段时间我是漫无目的地捣鼓,随心所欲地缓慢生长。没有外界的压力要求我成为某个特定的形状。
在这段时间,我顺利打完保研夏令营,学习了R语言(虽然至今没用到),并捣鼓了不少obsidian相关。
在暑假末,我还前往了未来读研的城市与学校游玩一旬,并回家一周休息。
秋季学期封校坐牢 剥削与闲逛
返校后,继续坐牢般封校。
这段时间我开始加强锻炼,重拾背单词,并允许自己将较多的精力放在「无用之事」上。打游戏、看动画片、看电影、谈恋爱。
不太想回忆这段时光,虽然过得并不糟糕,但我真的很讨厌学校和学校相关的莫名其妙事:
- 保研了?准备好PPT来给学弟学妹做个分享吧?这个蛮有趣,我也兴致勃勃地准备了我能分享的一切。但我很讨厌强加的义务。
- 你保研啦?来无偿五点起床帮忙核酸吧?于是大冷天保研牲天没亮就在掰棉签+贴管,为自己厌恶的事情献出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 你国奖对吧?好好化个妆准备讲稿来给学院录一个项目视频吧?(离校后对于科创部相关消息我一律装死,我真的很讨厌bullshiiiiiiiiit jobs!!!!!!!!
这个学期我去图书馆的数目不超过三次,或许是今年的上半年我已经厌倦了干净整洁安静的、带有专注效率规则的学习环境吧。
年末寒假开始一个人住 温暖与阴冷
被学校遣返后,我回到家,时不时一两周一个人住。
我的小窝非常舒服,宽敞的书桌,松软的沙发,热乎乎的灶台……而且是一个人享受。
这段时间我锻炼了一个人生活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做饭、打扫、洗衣服等等等等。
这段时间有些接近年初的状况,一个人,无压力环境,社交隔绝环境,我常常一天都不说一句话。
一个人生活的好处就在于一切随心,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没有来自外界的挤压,很舒展。
而一个人生活的坏处也在于一切随心,没有人会评价你的作息,没有人会为你准备食物,没有人会需要你的时间精力。
没有来自世界的反馈,很容易舒展到不知自己的形状。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害怕孤独,恐惧寂寞。因为我自认为内心强大且充盈,无需社交也能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寻乐趣。
但当真的长期一个人生活,我却迷失了,我找不到使命,也没有曾经跃跃欲试的活力。我甚至开始害怕孤独,恐惧寂寞。当在人群中只觉得喧嚣无聊,而一个人只感到阴冷黑暗。
或许对我个人而言更好的选择,是生活在实体的人群之间,并拥有足够的独处异步时间。
我要在与世界的磕碰与摩擦中才找得到生活的脉搏。
这是今年最重要的是感悟了吧。
今年干了啥
保研!从迷茫恐惧到意气风发
毫无悬念地接近满分保研了。
夏令营前我就已经和一个C9学校的老师联系好了并进组熟悉成员,虽然最后我鸽了老师真的很对不起!
夏令营入营了复旦上交西交同济川大协和中科华理北理北航北工……十多二十多个985or最好的研究所。我是海王策略,投了不少学校,基本上投了就进了,除了某不长眼的末流985竟敢不要我却收了我后面的同学?不排除是因为我在网上吐槽过这个学校随意鸽学生,毫无录取道德。
嘛,也是,对于我这种有绩点有双学位有竞赛有论文有专利会二外有支教有五位数省级研究经费有世界Top20国外大学学习经历的厉害女人来说,是必然的。(开始臭屁
虽然看起来一路顺畅,但其实磕磕绊绊。
在初期,由于信息匮乏+缺乏自信,我常常焦虑得睡不着觉,非常担心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愿意要我。还为焦虑付费了几千的智商税,购买某机构的所谓保研服务,提供文书修改、面试指导、专业课指导等……现在看来完全是被割韭菜啊!!!
在夏令营的准备期,我与各个准备保研的同学交换信息,体会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互为竞争对手,但是此刻仍然需要合作以收集更多信息。由于与我竞争毫无意义,大多数同学对我没有敌意,所以我制作了夏令营信息的Notion Database并与同学们分享,对大家的夏令营之路有不小的帮助(笑)
在真正进入夏令营阶段后,我才真正理解「研究生选拔」的逻辑,并非我以为的「只有非常非常厉害的人才能保研到好的学校」,也不是「必须在夏令营有应试般天衣无缝的准备才能拿到offer」。
实际上,大多我觉得普普通通甚至很平庸的同学也保研到了让人羡慕的学校,而夏令营面试不是考试,周全的准备不如平时的稳扎稳打。
我稚嫩的学生思维在此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应试思路到面试思路。
当然,在进入夏令营阶段后我的焦虑无影无踪,因为我收到的入营通知多到排都排不开。我第一次认识到我对世界原来是有这等的价值。
此外,这段路途也是我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刻。
在焦虑外,我也经历了另一种心理上的艰难,即恐惧。
我并不喜欢读书,但是我为了生存必须得继续获取凭证与title。
我也不喜欢科研,我也没有对科研的热爱与脱颖而出的自信,反而厌恶稍带重复的工作。可我若继续读书,势必会向艰险的小径再踏一步。
我很害怕,自己把自己送入厌恶的旅途。所以我内心很抗拒与逃避保研。
除此之外,我也很迷茫。若真的保研,那我应该去哪里读研究生?我应该选择哪一所城市?哪一个高校?哪一个导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很明确,要有活力的繁华都市,我已经受够这个奄奄一息要死不活的直辖市了。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我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高校呀,对我来说在校的吃穿住行很重要,学校title很重要。导师呀,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会不会让我超额工作,失去自己的时间与自我。此外我也关心导师的人品,担心导师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就堵死我的路。
在这些倾向与恐惧上,我无法通过行动缓解,因为我无法收集或难以收集到关键的信息,且需要收集的信息数目过多,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最后,我混乱的思绪也无法为我理智地加权综合考虑这些信息。
我很无力,因为我无法好好地决策;也因为我恐惧决策失误的后果,即痛苦的三年研究生生涯;更因为我恐惧决策失误后对自我的创伤,我或会在未来三年降低自我效能,认为我是一个没有能力做出自己选择的、把自己置入悲剧的、弱小的人。
思前想后,我最后的策略是海投。
我向世界大声地发出我的信号,观察谁会回应我的声音。然后我再在有限的时间内调查回应我声音的对方,决策是否将这个学校纳入核心备选。
我不再被动地等待选择,我在大声呼喊,并以我为中心地,去选择。
从后来的视角,我无疑做出了一个积极且勇敢的选择。而且将理论最优解问题转换为实际可得优解问题,我做出了理智的行动。
我为我骄傲。
(再次)写公众号!从兴致勃勃到突然离场
我之前出于尝试与私愤写过公众号:
都是不成熟之作,我已收录于Tag黑历史。
虽然当时收到了不少的鼓励与不错的反馈,但我没有继续写下去。因为我没有自信写出值得留下的作品,也没有勇气公开写作,更不了解公开写作于我个人有何意义。
于是搁置公开写作数月啦。
大约一年后,因为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犹豫要不要继续深造,或是经常创作赚取收入。
在迷茫期间偶然得到机会与饭饭交流,收获超级大。并进行了7k字的深度记录:
因为和饭饭的交流,经过深度的剖析与思考,我决定继续文字创作,写公众号。
这次尝试了新的写作方式,即Weekly。Weekly是一种以周为单位的碎块化输入内容分享方式,更新频率较高,对输入要求较高,而对存量要求较少。
是很适合想利用公开输出推动输入的写作方式。
使用Weekly是我对「公开写作于我个人有何意义」的回答,我逐步迭代,完成了这三期:
收到的反馈仍然不错,有来自读者的认可,友人的鼓励。很快得到了百位follower。
但是完成了三期Weekly+两期杂谈后,我又停止更新了。因为这样的写作并不让我感到舒服。
我发现自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是为了发自内心的表达而写作。前者是松松垮垮的干涩表达,后者才是文思泉涌的创造。
或者说,由于Weekly所需的存量少,因此十分依赖本周输入的内容增量,那么很难将输入内容融入生活进行体会,也难以输出更「个人化」的内容。
此外,当输入内容与当周的输出挂钩,而当周的反馈又与输出主题挂钩时,我很难自由地选择我的输入主题。这样的不自在也是我放弃Weekly的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或是我心理层面总是隐隐感觉「自己无法满足读者期望」,所以对于公开写作有一些难以抚平的恐惧。
但我决不会否认这段经历对我的意义,我传递了对他人的意义,也收获了更多的温和联结。
我依然向世界大声呼喊,而世界也予我它的回应。
我将会第三次启动公开写作,带着与第二次不同的探索。
从第二段经历来看,创作的要素有这样几个:
- 具身认知占比:即一篇文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是作者经过切身体验后的结论。
- 如,Science-Based Tools for Increasing Happiness是一篇具身认知占比低的笔记分享
- 而2022年,我消费了——26个游戏11部动画片23部电影1部小说2个好物则是纯粹个人体验与想法的文章。
- 公共性与私人性:公共性即文章内容有多大的普遍意义,一般来说具身认知占比较高的文章私人性也较高。
- 知识或洞见:知识是可通过文献书籍检验的信息,普遍性较强;而洞见是没有正误的观点,普遍性较差。
- 如L先生与Huberman都是知识类创作者,而饭饭与HappyXiao是洞见类。
- 两者的门槛不同,毫无疑问前者需要更多的积累,后者则需要启发式的创作者魅力。
- 创作启动诱因:关乎创作动机的可靠性。
- 稳定的创作启动是有规律的Trigger,类似Weekly
- 而不稳定的创作启动诱因则是遇事而写,如我习惯性出于愤怒而表达:因为不慎点开美团产生了想看电影的错误冲动所以我阳了与好的老师,哪需要学生自律。
- 逻辑连续性或离散性:即一整篇文章的逻辑偏向于连续的线或离散的块。
- L先生与Huberman的作品都是逻辑连续的。
- 而Newsletter类型的作品都是逻辑离散的,除非每期Newsletter都是基于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
- 我个人更喜欢创作连续的作品,因为回顾时会很舒心。
- 更新频率:更新频率越与创作压力&创作质量密切相关。更新压力毫无疑问与更新频率正相关,而更新时间间隔与创作质量的函数类似于一条Logistic回归的S型曲线。
- 在更新间隔短的前期,创作质量也很低。(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包括部分人生阅历广阔,面对什么事情都可以洋洋洒洒写出优质文章的创作者,如槽边往事)
- 随着更新间隔的增加,创作质量以较快的速度提升。
- 当更新间隔增加到一定程度,创作质量饱和,不再增加。饱和值与创作者能力密切相关。
这些要素需要结合个人特质、能力、喜好等进行配比,才算是创造出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当然,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终身课题,在此阶段我依然有诸多困惑,关于原创性、关于内容公共性、关于输出周期性……
慢慢通过实践探索吧。当我习惯于在我的自留地自由的输出之时,我会稍微引入公开的要素更新创作模式。
优化信息源!从信息链稀薄低处到富集高层
今年大幅度优化了信息源。
就平台而言,大幅度减少了在移动端的信息输入。
就媒介而言,大幅度减少了视频的输入,尝试了播客类音频输入,同时保持规律性的文字输入。
就语言类别上而言,提高了英语内容的占比。对于简中,很难不容易感到失望。
就工具而言的话,一切尽在这篇4k字的复盘中。
AI画画!从追逐前沿到静默退场
今年的AI画画实在是太迅猛啦!!!
我见证了它从庞大而缓慢的Disco Diffusion到迅捷优雅的MidJourney,再到开放蓬勃的Stable Diffusion。
期间超幸运参与了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与Tiamat的体验内测,看了大量Reddit帖子捣鼓了许许多多的Colab Notebook,并且成为了一个AI画画相关的策展创作者,施工了一个优质的AI画画技术手册,自己的社群蓬勃发展,并与厉害的人类画师合作创作,还靠信息差小小地大捞了一笔!
是一段相当梦幻的经历。
但是最后我悄悄退场了,因为个人心态问题,当没法很好回应别人期待时,我就会悄悄逃掉。这是很糟糕的习惯呢。
出于一些私心我也不想贴出我的AI画画技术手册地址,ww。
谈恋爱!从回避到舒缓
我一直是一个情绪比较麻木的人,或者说,情绪阈值比较高的人,不太容易受外界影响。
简而言之,谈恋爱对我情绪收益很低或是说约等于无。这个特质削弱了我对恋爱的需求,也会潜在影响对方的恋爱体验。
同时我也是一个认知+情绪比较自给自足的人,没有任何要谈恋爱的理由。
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去体验这段恋爱。原因是我暂时还想不出不谈的理由(啧),更多的思绪都放在长长的加密版了。
密码需要结合奇奇怪怪的语言要素解谜,谜面是「风和日丽,上勾案例」。两步推理即可,但我相信不会有人能解出来hhh(真是个奇奇怪怪别扭的人啊——
博客网站!从旧情复燃到如胶似漆
买服务器!买域名!施工Wordpress!我第三次建站!
由于有之前磕磕绊绊的经验,这次建站轻车熟路相当顺利。
我用最小的时间搭建出了可用的版本,再用较少的精力(和中量的运气)快速迭代出了比较好用的版本。
后续的话,我打算做:
- SSL。给网站配一个安全证书,获得尊贵的https开头。
- SEO。让搜索引擎能以最高排名搜索到我的博客,并且能展示我想要的摘要。
- 学习HTML&CSS,优化网页模板,微调我看着有些扎眼的部分。
当然,这段经历不只是搭建网站的技术经历,更是我封闭式公开创作的经历。
在写无人知晓的博客中,我完全为了自己的表达欲而写,为了自己的心而创作。
我自由地展示过去,自由地分享笔记,自由地简短闲聊,自由地深度复盘。
我无需向别人展示,无意向别人证明。我的自留地,如此从心。
截止到目前我仍然不打算向任何人分享我的领域,但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我会大大方方地向所有人介绍我的作品。
发SCI申专利拿国奖斩满绩……杂七杂八不值一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成就,这些东西是我重要的筹码,也是让我感到恐惧的珠玉。
这些判定诡异或是说对我不太清晰的奖励,很容易触发我的冒名顶替心理,让我担心导师或同伴戳破光环下的我是菜到不值一提。
所以就略过这些有用但无趣的part啦!
今年乐呵了啥
新年祝fool

好喜欢小冥的连环fooooooool——————!
(顺便卡普空本土化真的超强,请务必欣赏大逆转中夏目漱石大气蓬勃的四词怒吼
在湖边挂起吊床晒30度的太阳

然后晒到脱皮,乐
用Obsidian边打游戏边碎碎念吐槽


边吐槽,边体验,边思考
我最理想的游戏流!!
之后打游戏也要多多吐槽多多记录哇。
努力就会成功的月入两万计划

简而言之,每天多做一点点.jpg
发呆音乐会

虽然听得我昏昏欲睡
两本作者亲笔To签的新书
今年收到了两本——作者——亲笔——TO签——的——新书——!
一本来自我敬重的老大,另一本来自我喜欢的榜样姐姐。
因为这个快乐本身不是我「创造」的,所以就不炫更多啦,开心都藏在心里嘿嘿。
早上五点在操场爬行保持精神健康

谁知道我怎么在封校期间一天走1w8的呢?
谁知道我为什么表达方式这么积极向上的呢?
因为我胜利,我健康,我光荣,我积极,我伟大,我阳光,我毫不疯狂。
用python查表宝可梦


打到一半停下来查表实在是太掉体验了,所以我索性打到一半停下来敲python——
今年失败了啥
美赛——我不擅长团队合作啊
美赛大寄特寄,虽然我不是建模和编程的核心,但我的菜肯定对结果惨淡功不可没。
我是完全看不懂建模需求的论文位,我是完全不理解编程意图的可视化。
为此逃避了队友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还没敢沟通或道歉……啊!!!
ICAN——我不想战斗啊
因为合同所以硬着头皮打完全不想打的A级比赛……!
这个比赛,我曾寄过的。(贾宝玉腔)
我跟本不想且没有去了解比赛需求,也别扭地招兵买马合作,痛苦且扭曲地准备材料。
最后不出意外地又寄了。但是寄得很开心,这意味着我不必再折腾自己啦。
很愉快的失败!!!!
被骗钱—— 我不擅长理解人类啊
一大学女生竟因一台湾腔成年男性路人说自己离家出走没地方住竟信以为真并心生怜悯借出,啊不是,被骗五百元。
当然,报案,但未遂。
当得知自己被骗的一刻,对轻易信任的自己很失望,也对欺骗了我的对方很失望
总之就是对全体人类很失望——(持续了整整三百秒的失望!!!!
末语
本篇是年度总结的创造篇,与消费篇互补,用于完整地一窥一年。
很意外地发现自己写了接近11k……??这篇也是写得文思泉涌,结构性的经验与疏松的废话滔滔不绝般从我键盘中流出
写得相当开心的年度总结,虽然遗憾蛮多,但我不会否认2022年与我也是充盈着爱与热情的一年。
那么,2023年继续加油吧~
(时值2023年1月2日的此刻只回顾完了22年还没有计划23年——我真是个罪孽深重的人啊————!
2 Responses
[…] Next 2022,我创造了——4个时期9个高光7个乐子与3个失败 […]
[…] 一个人住真的很自由,很舒展。但没有来自外界的摩擦、挤压与反馈,很容易自由到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