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 生活杂思 · 18/11/2023

漂流瓶:找不到意义,那先创造兴趣?

我们不幸且幸运地活在时代of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

???:

其实我们都知道教育大部分是信号,教授的大部分“知识”在之后没什么用,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不被迫进行学历内卷,大概率无法让自己自由且舒适的活着
但是我实在无法逼迫自己去做一些我认为“无意义”的事情,例如刷学分,卷学历,尽管提高学历大概率可以带来收益
我是一个不那么喜欢规划的人,或者说有点短视(?我认为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可能未来国内政局不稳(?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内容行业(?经济持续下行(?这些或许都有可能打乱我的规划,与其去想未来的一些不确定的事情,不如先用这难得的大学自由时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L:

soga~某种意义上你这样是一个很自然很舒展的状态,真好啊
我觉得能做到「明知未来难以预测,但还能舒舒展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厉害。能不被「对未知的恐惧or焦虑」牵着走,很厉害

关于规划这一点,我在一些地方和你想法一样,「因为外界太难掌控了所以干脆走一步看一步吧——」之类的。
比如这段时间的事情?多人协作涉及到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一些细小的调整都可能让一开始让人充满希望的计划变得丑陋起来…所以后面我就差不多放弃规划了(哪来的face这样说啊!)

但这是行不通的。
无论道路多么曲折,最后的目标都在哪里,闭上眼不看规划只是在逃避。
甚至说因为缺乏规划,而错过了本来可以实现目标的节点。当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而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很难不挨一顿骂(这是其次的),更难去面对在这之后无数「我本可以…」的负罪感。

在工作中是这样,大家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觉得在自己的游戏中也是这样,无论清晰还是模糊,人总有一个期待的生活叙事:充裕的时间?自由的空气?灵动的空间…?
为了获得理想的生活,我们都需要筹码。
这些筹码可能是学历,可能是工作履历,可能是阶级地位…一些筹码可能可以通过「精通于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获得,这是属于少数兼具热情与运气者的Privilege;而大多数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方向,不得不「成为大多数」,去信号发射阶梯上攀爬。
如果说「为自己兴趣所在画一个草图」,让自己可以获得理想的筹码,这样的规划应该不是你排斥的僵硬的、世俗的、剧本化的类型。

面向自己的规划可以是很灵活的,安利一本书:《人生设计课》!
里面提到的人生规划方式应该会比较适合你?从原型设计到最小实践,一步步去调整路径,灵活地走向「可以用热爱生活」的未来。
我大三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当时给自己设计的人生是「靠写作」就可以独立生活的人。最小实践是自己开公众号,而数据和反馈都很好,让我对写作有了很多信心——然后励志成为「靠敲键盘就能活的人」。
后来因此阴差阳错开始写blog,又阴差阳错因为blog开启了奇奇怪怪的人生…现在回看,靠键盘吃饭的目的姑且是达到了!虽然说副作用也挺大的

规划有用吗?或许99%的规划都不会如愿,但规划就像一颗指南针,让人不在短期视野迷失。它的拉力或许会把你扯到意想不到的路径,让你有可能离理想的生活状态更进一步。

综上,我个人还是推荐你试着去规划——但不是僵硬的盖章式履历集邮,而是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去柔性地设计与实践吧!

(希望我的表达不是爹味说教233

???:

确实诶~不愿去考虑未来只是在逃避,之后总是要面对这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两天浏览了一下这本书~似乎有点像人生版的《精益创业》(?畅想自己理想的生活,然后提出多个mvp,通过实践并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发现这个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迭代这个产品或者开始新的计划

你真正需要的是花时间培养一种激情。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当他们尝试了某件事后,他们便会对这件事产生兴趣,进而去掌握它、精通它。由此可见,激情是一种美好人生设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虽然对许多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但却不明确自己的热情所在,或许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可以先具体去尝试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路径
或许最后还是会和[大多数]一样去追寻信号,但是我还是想去证明人可以不依赖任何外部的证明,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就可以以独立的姿态活着(这真的很coool!